贵州省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0:41:50   浏览:89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59号

  
  (2001年11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机动车交易行为,加强对机动车交易的管理,制止非法交易,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新、旧机动车交易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等车辆。本办法所称新机动车,是指未入户上牌的车辆。本办法所称旧机动车,是指已入户上牌的车辆。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机动车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核准经营者的经营资格;
  (二)对机动车交易票证进行验证;
  (三)查处机动车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四)对机动车交易合同可以进行鉴证并对交易纠纷进行调解;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公安、交通、海关、经贸、财政、价格、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机动车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机动车经营者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并办理税务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申请机动车经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其中流动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50万元;专营摩托车、微型货车的,注册资金人民币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其中流动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25万元;
  (二)具有与机动车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场地和设施;
  (三)停车场地内配备有安全和消防设施;
  (四)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5人以上,其中具备技师以上资格的不得少于2人;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开办机动车交易市场应向所在地的州、市、地区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开办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应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开办机动车交易市场的单位和个人,除符合开办市场规定的一般条件外,其停车场地不得少于5000平方米。
  
  第七条 机动车交易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按规定采取直接买卖、委托代销、函购函销、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 举办机动车展销会,应向举办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后,方可进行招商和展销。
  
  第九条 从事机动车交易经纪活动的经营者,必须依法持有《经纪人证》,并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十条 下列机动车禁止交易:
  (一)走私车;
  (二)盗窃、抢劫的车辆;
  (三)非法拼装车、组装车;
  (四)方向盘设置在右侧的车辆;
  (五)各种证照、证明手续不全或证照、证明手续与车辆情况不符的车辆;
  (六)超过报废期限或距报废期限不足一年的车辆;
  (七)发生交通事故尚未结案的车辆;
  (八)国家规定禁止交易的其他车辆。
  
  第十一条 机动车经营单位和个人在交易中不得从事以下行为:
  (一)经营假冒伪劣车辆;
  (二)为无机动车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虚开、代开发票或提供发票;
  (三)买卖国产机动车产品质量合格证、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等证明文件,或制造、使用、买卖虚假的上述文件;
  (四)在合法市场或合法经营单位以外从事交易活动;
  (五)在机动车交易中侵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
  (六)交易中采取欺诈、强买强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行为;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旧机动车交易应在依法设立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进行,并依照本办法规定在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旧机动车交易需提交相关合法证明后,方可进入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第十四条 旧机动车交易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一)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名称;
  (二)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
  (三)车辆厂牌、型号及数量;
  (四)车牌号、发动机号、底盘号;
  (五)车辆的状况;
  (六)交易价格及支付方式;
  (七)税费的缴交情况;
  (八)车辆过户、转籍的办理;
  (九)争议的解决方式;
  (十)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十五条 旧机动车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旧机动车交易的参考价格。涉及国有旧机动车交易的,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旧机动车进行评估,并经相关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评估结果。
  税务机关认为旧机动车交易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有权依法核定其应征税额。
  
  第十六条 采取拍卖方式进行机动车交易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拍卖成交后,委托人、买受人即可持拍卖人出具的成交证明和有关材料,向有关行政机关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旧机动车交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卖方应提供下列证明文件:
  1.单位有效证明或个人身份证明;委托销售的,还应提供委托销售证明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证明;
  2.车辆检验合格的有关手续、行驶证明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税费交纳凭证;
  3.属国有资产的,应提供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的出售许可证明和对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通知书;
  4.属海关监管的车辆,应提供海关的解除监管证明;
  5.抵债的机动车辆进行交易,还应当提供债权债务人协议书、资产评估证明书或者有关部门证明文件。
  
  (二)买方应提供下列证明文件:
  1.单位有效证明或个人身份证明;
  2.需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控办、车辆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方能购车的,应提供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控办、车辆编制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交易双方提供的证明?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企业登记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

财政部/国家工商管理局


关于调整企业登记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
财政部/国家工商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务繁重,原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二日规定的收费标准,与目前增加的任务及其所需开支很不适应。经国务院财贸小组同意作相应的调整。现研究确定,将调整企业登记费收费标准
及其使用范围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企业登记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登记的企业,以厂(场)、店为单位,分别不同情况收费:
1.国营和集体大型企业五十元。
2.国营和集体中型企业四十元。
3.国营和集体小型企业三十元。
4.国营和集体小型企业中,五十人以下的企业二十元。
(外地常驻推销采购机构比照此标准收费)
5.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公司)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证书》的,每份收费二十元。
6.设在本县(市)的分厂(场)、分店、门市部、营业点等,由厂(场)、店统一申请登记,分别发给营业执照的,每份收费五元。
设在外县(市)的分厂(场)、分店,由外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厂(场)、店标准收费。
7.个体工商业户五元。
(农村代购代销点比照此标准收费)
8.变更登记:国营、集体企业单位一律收费五元;个体工商业户收费二元。
区分大、中、小型企业标准: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以国家计委、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为准。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五百人以上的企业按大型企业的标准收费;二百人以上不足五百人的企业按中型企业的标准收费;不足二百人的企业按小型企业的标准收费(因为商业、交
通运输业系统没有区分大、中、小型企业的标准,上述区分方法,仅暂作企业登记收费的依据)。
二、企业登记费在开支上称为“企业登记管理业务费”,主要用于企业登记管理业务的开支。包括:
1.证册印制费。包括营业执照、申请书、登记表、各种报表以及建立“经济户口”所需的档案袋、卡片等印制费等项开支。
2.专业设备购置费。包括专用档案文件柜和印制器具等项开支。
3.专业资料费。包括印发政策法令汇编、宣传资料、经济情报资料、统计资料、简报、公告等项开支。
4.其他费用。包括专业技术性会议费和监督检查费以及根据临时需要聘请临时性工作人员的费用等项开支。
三、企业登记费实行以收抵支的办法,如有多余应上交财政。为了解决各县(市)之间收入不平衡,企业登记费收支宜由各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管理。
企业登记管理费收入,由总局提取5%,用于解决全国性企业登记管理开支,提成办法由总局与各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
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登记费的管理,按照规定积极组织收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统筹统支,专款专用。要认真执行财政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年度收支预、决算应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各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年度收支
决算,于下年度三月底前报总局二份。
本暂行规定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过去有关登记费收费标准的规定一律废止。



1981年2月1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的通知

1993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
党中央、国务院对打击走私犯罪活动极为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最近召开了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两高”党组就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这个报告已经党中央同意,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予以转发。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坚决严肃地贯彻好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和中办发〔1993〕11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严惩一批走私犯罪分子,坚决刹住走私犯罪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积极参加打击走私联合行动。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认真组织全体检察、审判人员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严厉打击走私活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充分认识当前走私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正确分析反走私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刻领会依法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对于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巩固人民政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抓好反走私斗争的政治责任感,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积极参加打击走私联合行动。在履行检察、审判职责的过程中,要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坚决排除地方保护、部门利益和行业腐败行径的干扰,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现象。
二、严格执法,重点查办单位走私犯罪案件。在检察、审判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对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要依法对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允许以罚代税、以罚代刑。对已作罚没处理、党政纪处理的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和中办发〔1993〕11号文件的规定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交由人民法院审判。在检察、审判工\作中遇有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干扰秉公执法和依法审判的,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犯罪分子,隐瞒、掩饰他们的犯罪事实的;对走私犯罪有追究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处理,或者因受阻挠而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追究职责的;对犯罪人员和犯罪事实知情的直接主管人员或者仅有的知情的工作人员不依法报案和不如实作证的;以及污、受贿的,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严惩处。对其中不构成犯罪的,也应建议主管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狠抓办案,突出查处大案要案。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同公安机关、海关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动作,抓紧查处一批走私大案要案。检察机关要坚持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活动,并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情况;审判机关要提前了解案情,复核证据。各地特别是沿海、沿边地区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从实际出发,抓紧起诉一批、审判一批大案要案,并有计划地集中公开宣判一批大案要案,以震慑犯罪、鼓舞群众。在工作中,要坚持基本犯罪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原则,不允许互相推诿、贻误工作。
四、坚持从严从重方针,严厉惩处走私犯罪分子。为迅速扭转走私犯罪活动猖獗的局面,刹住其发展蔓延的势头,必须坚持从严从重的方针,否则镇不住,治不了。对走私犯罪分子该逮捕的要及时逮捕,该起诉的要抓紧起诉,该重判的必须重判,对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杀掉。
对免诉、免刑、缓刑要从严掌握,不得超越法律规定从轻处罚,更不准违法减轻处罚。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反走私不仅是一场经济斗争,而且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领导同志务必高度重视、身体力行,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抓大案要案,组织得力干部承办案件。上级检察和审判机关要加强领导和监督,下级检察、审判机关在工作中遇有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并切实把集中打击和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把猖獗的走私势头打下去,为夺取反走私斗争的胜利尽职尽责。